数字化转型已步入深水区
在中国科技进步发展史的每一页,几乎都可以看到央企、国企的身影。近年来,在世界范围里,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二次生长”的内在动力。包括一些组织协同工具的应用和演进,更是带来了一场横贯企业和产业链的重大变革。更加高效的沟通、更加智慧的协同、更加科学的架构……数字化转型不仅将改变人类使用生产力的方式,还将重塑人们参与市场的方式。
世界正处于变革之中。但数字化转型涉及范围极广,其中要考虑的技术、人力和产业关系,更是多到不可枚举。如何啃下这场硬仗,成为大中小微企业都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央国企体量大、业务覆盖面广,它们的数字化转型可以充分发挥其“链主”作用,推动上下游中小企业数字能力的整体提升,央国企的“小试牛刀”,有助于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数字化水平,推动产业互联。当数字化转型步入深水区,在组织协同工具的帮助下,央国企先行先试、拥抱变化,将带领各行各业打赢这场攻坚战。
数字化转型步入深水区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产业链上的“隐形冠军”们,越来越“藏”不住了。
大模型的火热,掀起了AI领域新的高潮。ChatGPT、Bard、文心一言和通义千问……近月来,AI应用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不断为世界各地的人们带来新奇体验。那些为AI应用提供支撑的技术、设备、数据中心,还有它们背后的企业,也日益走向台前。
像是一个在海边捡到贝壳的孩子,人类欢欣鼓舞,在AI技术带来的浪潮声中奔向算力时代。
不久前,一则“ChatGPT训练门槛是1万张英伟达V100芯片(价值约10亿人民币)”的消息引发热议。AI语言模型背后的硬件支撑引发各界好奇。有趣的是,光模块的重要性不亚于算力,这件事长期以来却鲜为人知。光模块的作用是转换光电两种信号,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基础设施,有分析师甚至将光模块比作“AI时代的逆变器”。
在这个领域,中国企业不仅没有被“卡脖子”。恰恰相反,凭借创新和高精尖创新制造能力,我们走到了世界前列。
每一份成绩其实都来之不易。尤其在数字化时代,面对全球化的竞争,企业不仅要比拼研发能力、制造能力等“武功”,还要比拼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等“内功”。在数字化时代,在一个追求质量、安全和效率的时代,偏科哪一门都不行。高效沟通,已经成为每一家企业的必修课。
这一次,央国企又走在了最前面,成为站在排头的思考者和实践者,成为那个“啃硬骨头”的人。
“时间就是第一竞争力。”在接受观察者网采访时,华工正源总经理胡长飞深有感触地说,光通信行业,红海竞争,内卷白热化。每一个新项目、新产品的导入,只会短暂地出现一个时间窗口,错过这个窗口,就意味着市场节拍的踏空。不管是研发新产品,还是“出海抢单”,效率和速度都非常重要。
2020-2023年,全球迎来5G组网、数据中心建设新高潮。在产品研发过程中,一些问题很快涌现出来:比如应用入口多协同管理难、协同工具多知识沉淀难、安全和效率无法兼得等。举例来说,通常传统的产品审批流程链较长,在每个产品的审批节点,因审批人问题分析的差异,审批会走向不同的审批流,这导致效率相对较低。
流转效率的相对不足,其实会带来的一个潜在问题:让产品慢一拍。有行业人士表示,在红海竞争中,一步慢,很有可能就意味着步步慢。这不仅可能会导致产品错失市场良机,还有可能导致项目研发物料白白浪费,研发人员的心血付诸东流。“速度”的重要性,现在已经完全不亚于质量和安全两项指标。
成败往往都在细节中,这是企业在数字时代全方位的角力。在华工科技出海过程中,包括销售团队在内的很多员工都对此深有体会:跨时区会议、信息在线传输的效果,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往往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背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的数字化转型,已经进入深水区了。
在中国,数字化转型已经从传媒、消费等To C行业,向高端制造业等To B行业转型;数字化转型不仅跟企业所处行业无关,它甚至跟企业的所有制、规模大小无关,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面对竞争,数字化转型不是企业的“选修”,而是“必修”。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央国企身上的担子更重。央国企往往业务庞杂、员工众多、组织结构复杂,其数字化转型难度非常大。但很多央国企选择主动拥抱变化,主动探索数字化转型。转型是一场挑战,更是一次重要机遇。
很多央国企的业务往往事关国计民生,或者处于高精尖制造等关键位置,其数字化转型不仅关乎企业本身,也会对国家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同时,打赢数字化转型这场硬仗,将显著提高企业自身能力,带动更多企业参与进来,甚至还可以向外界输出经验和信心,充分发挥“排头兵”的作用。
在数字化转型大潮中,央国企扮演了什么角色?该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相比于中小型企业,央国企往往规模较大,它在很多方面有其特殊性。
比如,中小企业往往IT能力有限,在数字化转型时,可以选择“完全外包”模式,这意味着企业有众多成熟案例可以供挑选,灵活性很高;但央国企往往都是大型企业,内部架构也比较健全,由于各种原因,其数字化系统往往不能,也不适合“完全外包”——事实上,央国企从来都不会在转型过程中当“甩手掌柜”。
它们需要自己去探索、沟通并定制适合的方案。自己去啃一场不能偷懒的阵地战。
再比如,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往往是聚焦于“点”的:业务难点、管理痛点……通常而言,这决定了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有的放矢”就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有的放矢”对大型企业,尤其是央国企远远不够——它们需要更有系统的、架构性的设计,站在更高的维度上,来回应和解决数字化转型问题。
需要补充的是,在产业链中,大家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样。民营的中小型企业,通常而言,在产业链中只需要扮演节点,或者链接周围参与者的“大节点”即可。但央国企往往需要顾及整个产业链,要对产业链上下游,甚至不同产业链之间的协同合作展开更多的思考。
央国企是产业链的“链长”,它们也在不断努力,做一个好“链长”。
以华工科技为例,五年多来,这家企业都在着力搭建和完善数字化系统,同时还通过业务合作和流程建设,拉动上游芯片商、下游设备商/云厂商,积极推进进行光通信行业数字化建设。“我们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我们通信行业的主阵地,而数字化是我们的第一战场。”胡长飞表示。
今年两会上,中央鼓励央国企成为现代化产业链“链长”,打好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片土地上,涌现出越来越多央国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的故事,涌现出一个又一个钉钉带来深度赋能的故事。
数字化转型,这是我们即将迎接的深刻变革。我们有信心,也有底气。
回想人类过去的两三百年,每一次重大的变革,都将带来无穷的机遇。蒸汽革命,让人类第一次摆脱了“力量”的限制;电气革命,让人类第一次摆脱了“时间”的限制;信息革命,让人类第一次摆脱了“空间”的限制……某种程度上,数字化革命,将帮助人们摆脱“自我与他者”的限制——人和人之间、事和事之间,乃至人和事之间……更加互联。
在数字化转型时代,原本封闭的孤岛只会走向开放。我们步入的是一个更加轻便、更加扁平、更加互联的时代,将被重塑的不仅仅是人们的生产工具,人类的生产活动也将发生深刻变革。
人类的第一次解放是使用工具。在此后的几千年里,工具的进步和完善,势必为我们带来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数字化转型工具“让进步发生。”
- 2023-11-29
- 2023-11-29
- 2023-11-27
- 2023-10-31
- 2023-05-20
- 2023-05-20
- 2023-05-20
- 2023-04-27
- 2023-04-23
- 2023-04-17
- 2023-11-29
- 2023-05-20
- 2023-04-20
- 2023-04-19
- 2023-02-11
- 2023-02-11
- 2022-12-17
- 2022-11-26
- 2024-10-28
- 2023-12-11
- 2023-12-11
- 2023-12-01
- 2023-11-29
- 2023-11-29
- 2023-11-29
- 202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