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资讯    数字时代 让“慢行者”脚步亦从容

数字时代 让“慢行者”脚步亦从容

“室外看不见也听不清手机导航,怎么办?”

“不会查电子体检报告,怎么办?”

“无码不让进,怎么办?”

除了以上这些问题困扰老年人之外,类似电子支付、网约车、在线挂号等日常网络应用的场景,都时常让老年人感到棘手。

眼下,各行各业的智能化速度加快,但留给老人的传统通道越来越少。网络订票快捷,一些老人不会,只能跑很远到车站排队奔波;医院预约挂号方便,但老人拿着手机不知所措;打车APP便利,老人却只能在街边招手拦车;外卖送餐上门,对于买菜不便的老人更需要,但很多老人不会网上下单,只能望洋兴叹。特别是疫情之后,推行健康码,一些老年人因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举步维艰。不少老人感叹他们“被淘汰”了,被时代抛在了后面。

老人被困在信息孤岛

家住在路北区的老人王红珍今年76岁,曾是一名国企职工,现在和子女住在一起。在朋友们的眼里,她勤劳能干,“做饭特别好吃”,然而,如今不会用智能手机的她感觉非常无力。

过去几年,为了全身心照顾体弱多病的老伴,王红珍学用手机的事被耽搁了下来。老伴过世后,她的脑力大不如前,自己又有白内障,学用手机变得前所未有的困难。

“她主要是记性不好”, 王红珍的女儿表示,自己的母亲真的很努力,但无奈就是记不住。“这几个按键,究竟是‘返回’的,还是‘确认’的,她都要记很久。”为了能够学好,王红珍每次在子女教学的时候,都会拿笔将步骤写下来,家里贴着好多她重复记录操作步骤的便签纸。

不仅是王红珍遇到这样的窘境。在开平区一家银行网点,72岁的张连发站在大厅的智能柜台设备前急得满头大汗,上了年纪的他听力和反应有些迟钝,一会人脸识别扫描通不过,一会又卡在按手印上。但在一旁指导的工作人员说必须通过智能机扫描,否则办不了卡。反复折腾了五六分钟还是无法通过核验,老人感到非常难堪,他没想到自己要办一张银行卡就这么困难。

智能手机是开启数字生活的钥匙,生活中很多数字化、高科技场景都是依赖智能手机完成的,因此也给一些老年人带来了不便。市民曹勤认为,现在很多老人不能适应智能生活。

“疫情期间新闻上就有很多报道,老年人上公交车、进实体店、去医院,不会出示健康码,被拒之门外。”曹勤觉得,其实不只是在疫情背景下,平时老年人已经遇到了很多难题。

在智能化生活场景下,老人们似乎变得小心翼翼,在看病挂号就医、办理银行业务、申请健康码、乘坐公共交通等智能化应用方面,不少老年人都遇到过不便,无法跟上这个快节奏发展的时代。

“网络畏惧感”成老人拦路虎

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64亿人。“十四五”时期,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预计将超过3亿,占总人口比例将超过20%,中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群的夕阳人生应如何安放?这成为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据不完全了解,有一半左右的城市老年人会使用电脑,会上网浏览新闻、观看影视作品,使用微信、QQ与家人、朋友联系等。很少一部分人会使用微信支付,会用打车APP,会用手机扫码搭乘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有近三分之一的农村老年人虽拥有智能手机却只会打电话和看看微信,基本不会使用移动办公、支付等功能。

记者随机采访了多名50岁到70岁的老年人,不少人都表示对智能手机是“又爱又怕”。“爱”是因为手机作为一个移动智能终端,只要加载相应的APP,就能享受购物、订票、医疗挂号等各项服务,会使用的话真是很方便。“怕”则是因为感觉使用太复杂,手机界面太小又看不清楚,生怕弄错惹麻烦。

都说活到老,学到老,老人想学好这门新知识,却深感力不从心。对于很大一批60岁以上的老人,会读书认字的虽然不少,但视力下降,反映变慢,确实用不好智能机。很多时候不是他们不愿意跟上时代,而是教育背景及身体原因实在跟不上。更令人担心的是,很多诈骗团伙在网络上打起了老人的主意,很多老人缺乏使用智能机的经验,看见什么都点,点着点着就掉陷阱里。还有不懂流量等方面的情况,老人平时乱点了很多东西,不知不觉后台就一堆下载,在没有wifi的情况下,流量欠费了都不知道怎么欠的。

子女应对老人多一点耐心

中国社科院发布《后疫情时代的互联网适老化研究》中显示,后疫情时代老年人的数字生活变化,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和健康码,却没有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壁,乃至于爆发冲突。同时,报告也重点指出,家庭成员的帮助对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具有关键作用。

“现在父母人老了,记忆力也跟着变差了。电脑方面有问题,都会请教我们。”市民刘占香说,一些基本的操作,总是学不会,所以只能一遍一遍地教。好多东西都要学好几遍,才能完全掌握。虽然有些时候感到很麻烦,但是刘占香认为,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最该尽责的是老年人的子女。“做子女的应该抽出空闲教会年老的父母用智能手机。曾经,父母教育自己,这次轮到自己教父母了。做孩子的时候,总觉得父母的教育是那么的唠叨,也总说父母缺少耐心;现在教父母使用智能手机,不正好体味一下曾经的父母心吗?”

在外企工作的张女士则认为,就这个问题,她也经常会和身边的同事、朋友交流讨论。虽然大家都一致认为耐心很重要,只要肯花时间反复教父母总能学会,但这也只是局限于一部分简单的功能,甚至对于某些年纪较大的父母来说再简单的操作他们也能忘了再忘。亲身经历后她才发现,光有耐心是不够的,找对方法其实更重要。

“看到网上有人通过手绘说明书教父母用智能手机,我觉的这个办法比较好。这份说明书图文并茂,如何打电话、发短信,使用微信、QQ、摄影、拍照等功能都一一记录在内。同时,还用红笔标注出使用过程中需特别关注的地方。不仅暖心,而且很实用。”张女士说。

对于这个问题,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社会普遍认为担起这份责任的应该是老人的子女,在带着爸妈走进智能时代的路上,仍需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数字时代的快速发展,也需要子女对父母多一点耐心,给父母多一点守护,为父母营造一个善活、善乐的人生状态,让他们的养老生活更加从容美好。

让“慢行者”脚步亦从容

当下,消除“数字鸿沟”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言而喻。“数字鸿沟”如何填平?以老年群体为例,为老人手绘说明书的做法当然暖心,还有些活到老学到老、成为网红的老年人也固然励志,但从更大更深层的角度来看,消除“数字鸿沟”的影响显然不能只靠代际关怀和个人努力,而需要社会给出更多关照。

记者从我市有关部门了解到,我市在决策和政策的高度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群体的利益,近年来出台了多项照顾服务老年人的政策,大力推动信息化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养老服务,要求提供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对老年人应当设立醒目的优惠优待优先标识,提供优质服务。社会各界也致力于开展老年人的培训。各种形式的老年学校开设的课程中不少都有培训老年人使用手机或互联网的内容。

市民政局的一名负责人说,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智慧城市、网上办公都是必然趋势。在实际应用和推广过程中,需要进行不断的调适,考验着各行各业精细化管理的水平。要加强监督机制,对一些部门执行政策有偏差,导致老人办事不方便的投诉要及时处理。除了社会从机制上保障老年人的权益、关爱老年人,子女也要对老年的父母履行责任,多些耐心和关心,教父母适应网络,帮助老人在网上办理业务。

每个人终将会变老,善待老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等一等、帮一帮那些“慢了一拍”的老年人,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想老人所想,急老人所急”,切实帮助他们,让老人们更好地融入互联网时代,共享现代化的美好生活。

创建时间:2022-09-19
相关文章

行业快讯

more >>

价值解读

more >>

最新资讯